香香嫁人了。
她的丈夫,50多岁的老汉,瘸腿,歪嘴,没有自行车,也没请人迎送。前面一个吹唢呐的汉子,后面是香香的丑丈夫一根红绸拉着香香。
香香才20岁,花一样的年纪,就这么毁了。
(相关资料图)
刘巧珍对着香香大喊“香香”,香香手里的红绸掉了,她掀起红盖头,漠然地瞅了刘巧珍一眼:这个让她“疯狂追爱”的女人,这个“送她私奔”的女人。
香香的眼神厉了一下,她是恨刘巧珍的,然后她的眼神又变得漠然,这也是她自己的选择,她只能认命。
原著中用了这样三句话形容刘巧珍的父亲刘立本: “挣钱快得马都撵不上”、“家里的光景是全村最好的”、“对于有钱人,庄稼人一般都是很尊重的”。
刘立本是高家村最有钱的人,刘巧珍能天天开着拖拉机,能请一群小学生吃饭,能自己花钱烫头发,跟刘立本的有钱有本事都是分不开的。
用现在的话说,刘巧珍在高家村就是“首富之女”。
这是香香完全不能比的。 不管你承不承认,一个人的家庭背景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刘立本的活泛、精明、有钱,让刘巧珍从小见了更多的世面,让她拥有了一些做生意的经验和本事。
哪怕刘巧珍走出高家村,她也是能养活自己的。
刘巧珍还有一个标签是:村花。
原著中,刘巧珍之所以敢去追求落榜的高加林,就是因为她知道,自己有个别的姑娘赶不上的好条件:长得俊。
她的妹妹在学校是“校花”,而她在高家村则是“村花”,是高家村长得最好看的姑娘。
这两个标签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刘巧珍要家世有家世,要样貌有样貌,十里八乡提亲的好后生把刘家的门坎都要踏烂了。她的“现实条件”跟香香是完全不同的。
刘巧珍的第三个标签是:文盲。
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签,同样也是她跟高加林爱情悲剧的一个根源。整个高家村的人都认为,刘巧珍,刘立本家的女子是十里八乡最拿得出手的姑娘。
可是在高加林的眼里:
刘巧珍以后除了成为一个优秀的家庭主妇,就不会有什么大的发展了。
而在城里人黄亚萍的眼里:
刘巧珍就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村女人。
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会发现这样一个细节:当高加林跟刘巧珍确定恋爱关系的时候,高加林是惆怅和懊恼的。原著中,他甚至:
觉得匆忙地和一个没文化的农村姑娘发生这样的事简直是一种堕落和消极的表现;等于要承认自己要一辈子甘心当农民了。
可在高加林处在这种后悔、懊恼、不甘中的时候,刘巧珍则是处在一种“疯狂爱”高加林的状态。
电视剧第一集就直铺了刘巧珍的疯狂:
她数着四三二一疯跑到坡上,只为了看高加林一眼,而高加林压根看都不看她一眼。高加林骑自行车走了,她就开着拖拉机去追。高加林撞坏了别人的自行车,她就拉着坏掉的自行车去修。
再看看她那一副痴样,看看她对着高加林说的那些痴话:
只要加林哥讲的,我都能听懂;
加林哥,你要你让我做的事,我都愿意做;
只要你喜欢,我都做给你吃;
加林哥,我看见你比我爸和我妈还亲;
不要觉得电视剧里夸张,原著里刘巧珍对高加林的发痴发狂更甚,她甚至觉得,只要高加林能跟她在一起,让她去跳崖她都愿意。
这里有一个非常不好的示范: 就是当刘巧珍为了爱情发痴发狂的时候,她也鼓励别的女子为了爱情发痴发狂。
香香喜欢听喜喜唱山歌,但是香香的母亲瞧不上喜喜,因为在香香母亲的眼里,喜喜不能挣钱,不能养家,自己的女儿嫁过去是要吃苦的。
在农村呆了一辈子的香香,性格懦弱的香香虽然喜欢听喜喜唱山歌,但是也不敢违背自己的母亲。更重要的是,她的母亲给她灌输的思想就是:不能挣钱养家,不是好男人。
可是,在刘巧珍为了爱情发痴发狂的时候,她这样告诉香香:你看到了开心的男人,就是好男人,你喜欢的男人,就是好男人。
你根本不知道这是一件多可怕的事情: 青春懵懂的女孩子,根本不知道生活的艰辛、爱情的真伪,当刘巧珍这样引导香香的时候,就会让原本安分守己,考虑父母意见的香香生出了一股子“为爱发痴发狂”的勇气。
于是,香香跟着喜喜私奔了。刘巧珍知道这件事,不仅没有劝阻,还亲自去送了他们两个人,她还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电视剧里有这样一幕:当香香的母亲得知香香私奔,她崩溃的晕倒了。
在刘巧珍疯狂的爱情中,爱人是比父母都重要的人。她能为了高加林跳崖,连命都不要,别说私奔“这件小事”了。
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
是香香不顾一切,发痴发狂地跟着喜喜私奔,去了陌生的地方,毫无根基,而喜喜又没有半点本事,两个人成了盲流。而当清离盲流的时候,喜喜撇下香香一个人跑了。
刘巧珍可以不顾流言蜚语,她有疼她的有本事的父亲,有好看的容貌,有永远等着她的马栓,可是香香没有。
香香被送了回来,名声毁了,人毁了,家里也彻底对她寒心了,然后她20岁的年纪,不得不嫁给一个歪嘴瘸腿的老汉。
这就是香香为了爱情发痴发狂的后果。
高中时,我看过路遥的《人生》,这部剧播出后,我又去看了一遍,然后一集一集细细看这个剧。
刘巧珍和高加林的爱情是个悲剧,有了县城工作的高加林攀上了黄亚萍,他想要跟黄亚萍海阔天空,他听着刘巧珍说母猪下崽就厌烦。
高加林为了自己的前程,彻底抛弃了刘巧珍。刘巧珍成了全村人的笑话。最后,刘巧珍嫁给了马栓。
他们的爱情是悲剧,香香和喜喜的爱情更是悲剧。 而这两场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是现实,是实际,是那些横跨在两性之间不可逾越的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
一,“钱”这个基础的制约。
香香的母亲为什么反对香香嫁给喜喜?
因为,喜喜不仅家里穷,除了会唱山歌,还没有别的本事。
香香和喜喜私奔后为什么会成为盲流?
因为,两个人手里都没钱,并且两个人都没有在外挣钱的本事。刘巧珍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她可以养高加林,高加林在家读书就好,她可以下地可以挣钱,那是因为她的父亲是刘立本,她是刘巧珍,她父亲有那个积淀,她自己有那个本事。
可是香香没有。
这就是最现实的东西。人和人的家庭背景和能力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背景不同,能力不同,所以能承受的东西也完全不同。于刘巧珍被抛弃后能嫁给马栓,而香香则只能嫁给老瘸子。
二,文化差距导致的“没有共同语言”。
高加林为什么最后选择的是黄亚萍,而非刘巧珍?
除了黄亚萍家里有钱有势之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 高加林和黄亚萍有共同语言,而刘巧珍和高加林没有。
不管刘巧珍怎样发痴发狂地爱高加林,高加林说得很多东西,她就是听不懂,她永远无法企及高加林的内心世界。如果高加林不在乎也就算了,可是高加林从一开始想要找的伴侣就不是巧珍这种质朴的农村姑娘,他从一开始想要的就是黄亚萍那种可以跟他一起在思想上遨游的有知识有文化的姑娘。
沟通。刘巧珍和高加林之间的爱情,只有刘巧珍的发痴发狂,几乎没有过几次有效的沟通。
三,人性的“经不起考验”。
香香为什么会跟着喜喜私奔?
因为爱,更因为香香觉得喜喜是一个值得她付出一切的人。他天天在山上给她唱情歌,他对她充满了情义。
所以,她勇敢地跟喜喜私奔了,她认为喜喜永远不会辜负她。
可是,当人性经受考验,当两个人没家没钱,吃不饱,穿不暖,爱情消散了,香香成了喜喜的负担,她被抛弃了。
再看看高加林和刘巧珍,如果高加林的二叔没有回村,如果高加林没有被安排县里的工作,他可能就会跟巧珍在村里结婚,然后两个人一起奋斗。可是,高加林有了工作,去了县里,他就再也看不上巧珍了。
这就是现实,也是人性。原著里说,高加林为了前程抛弃巧珍,就是“丢掉了良心”。可人性,很多时候就是经不起考验,尤其是这人性中还掺杂了那些现实冷酷的东西。
十几年前看巧珍和高加林的爱情悲剧,我是哭过的。可是如今再读,猛然间觉得《人生》这本书本来写得也并不是高加林的爱情悲剧,它是以一种悲情的笔调写了: 不管多美多纯的爱情,一旦脱离了实际,都注定是悲剧。
刘巧珍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她爱一人爱到发痴发狂,能为这个人生,能为这个人死,她因为爱高加林,愿意养高加林一辈子。她的心是真的,她的真心也是可贵的。人这一辈子能得到这样一份“纯粹到极致”的爱情太不容易了。所以失去刘巧珍会是高加林一生的遗憾。
因为此生,没有人会如此爱他了。
可是,爱情终究抵不过现实,抵不过人性。所以,我们在爱情中永远要保持一种清醒: 你喜欢很重要,但是现实更重要。而疯狂爱,脱离实际地爱,很可能只会害人害己。
标签: